在故事中认知合肥,在回忆中倾听经开。

一座新城,20则故事,终成一本报告文学——《麦田里的春天》。如今,30载过去,春天里,麦田不在,新城已立。

vray渲染教程自学网(vray渲染教程)

然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了,现代经济的表现形态是工业化,不抓工业,客观上就是脱离中心。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国家的项目支持,地方是谈不上有什么工业成果的,合肥是典型的被计划遗忘的角落。合肥经开发布特此发布,以飨读者。100亿当时只是苏南一个县的产值。故事中的钟咏三不仅是再造新合肥的总设计师,而且还是冲在第一线亲自指挥的总导演,这位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拎了一大袋子材料,里面有报纸、杂志、文件、讲话稿、申请报告,足足有十多斤,他要给我看,要我多了解一些合肥,多了解开发区。

然而,二三十年前,合肥市市长钟咏三参加全国或华东地区会议时,合肥的座位不是安排在后面,就是安排在拐角不起眼的地方,会议发言时,合肥也是安排在后面,要是时间不够,赶上饭点,合肥就不用发言了。合肥需要梦想,合肥需要一批做梦的人。典礼一结束,推土机方阵五台一排,在隆隆的轰鸣中,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干道建设现场,繁华大道的路基以300米的宽幅一路向东推进。

钟咏三去寻求省里的支持,省政府已同意批准先行成立省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的日子定了,可批文还没到合肥市。话还没说完,天下起了雨,而且雨越下越大。到了下午,天空中的云少了一些,云缝里偶尔还漏出几缕阳光,下午3点,合肥历史上最壮观、最隆重的开工典礼正式举行,时任省委书记卢荣景、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市委书记王太华、市长钟咏三以及市直各区县嘉宾200多人在主席台就座,主席台俨然一个会场,请这么多人,是为开发区捧场,更是寻求各方支持。所以,1993年初合肥市人代会在长江饭店分组讨论时,质疑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就一点不奇怪了,当时几乎是一片质疑声。

合肥经开区的启动方案正好卡在这个恰如其时的节点上。开工典礼现场的工作人员不时地抬头看一眼湿漉漉的天空,大家心里有一个不敢面对的心结,开发区不能一开张就被淋成落汤鸡。

vray渲染教程自学网(vray渲染教程)

合肥经开发布特此发布,以飨读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大,民主气氛也相当活跃,1988年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有代表递上纸条,请坐在主席台上的小平同志不要抽烟,邓小平看了纸条当即掐灭了香烟。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跟肥西县的各个阶层深入沟通,并作出让步,在开发区规划范围内,让肥西县设立10余平方公里的桃花工业园。干道建设开工典礼的台子很久都没拆,它像一艘即将起锚的航空母舰,也像一座牢不可破的战地堡垒,钟咏三的解释是:我们是在向人们表明,开弓没有回头箭。

历史是有惯性的,传统是生根的,观念是融入血液的,所以要想在这样的土地上有所作为,对封闭的历史惯性和僵硬的传统观念不能正面挑衅,只能迂回超越。正好卢荣景在合肥,1993年4月1日开工典礼前两天,钟咏三请杨永良、卢荣景一起来到了十八岗先看看经开区的选址。台下的阶梯式的鲜花烘托着比2个篮球场还要大的主席台。那是一种被放在火上烤的感觉,有的质疑和风细雨,而有的质疑则是声色俱厉、言辞刻薄,连白日做梦瞎胡闹拿合肥的未来开玩笑都用上了,可你只能耐心说服、诚恳解释。

典礼开始了,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省市领导及来宾纷纷致辞祝贺,开工典礼的时间很短,只有四十多分钟,人们没能完全记住开工典礼上领导们说了什么,但都记住了那场面,那阵势,那气魄。钟咏三当天立即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省委书记卢荣景和副书记杨永良的指示精神,很快通过。

vray渲染教程自学网(vray渲染教程)

由此开始,合肥乡下的麦田与油菜地里,一批人撸起袖子,决心建一座崭新的合肥。送走了省市领导,工作人员在1000平方米的台子上收卷红地毯,几天几夜几乎没合眼的干道常务副指挥杜平太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松了下来,他一屁股坐在地毯上,感慨万千地说了一句:太累了。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后,首先面对的三大难题是:统一认识难,启动条件难,落地协调难。肥西县虽是合肥市的下属县,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逼其就范显然不行,因为县里的地方领导不仅对上要负责,对下也得有交代。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精彩亮相。1993年初在长江饭店召开的合肥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尖锐质疑和公开反对新合肥时,当时的市委书记王太华用了一句不争论抹平了会议的僵局。封闭保守观念所制造的难题将会像影子一样步步紧跟,时时尾随。在故事中认知合肥,在回忆中倾听经开。

1993年4月3号的干道建设开工典礼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次公开登场亮相,指挥部要求:规格高、规模大、声势强、影响好。尽管如此,工作难度依然很大。

一座新城,20则故事,终成一本报告文学——《麦田里的春天》。首先得统一认识,统一不了怎么办,先民主,再集中,市委书记王太华以不争论定调子,有意见保留,服从大局。

这是一个很气派、很排场的开工典礼的现场,甚至有些夸张。一些当年的建设者告诉我:在肥西麦田里建新合肥,阻力太大,如此虚张声势,是向保守势力宣示气魄和决心,也是给自己壮胆。

再造新合肥,本身语法不通,逻辑混乱,难道现在的合肥是旧合肥?肥西农田里能建新合肥,那么远的地方能招到商,引到资,这不是正常脑袋能想得出来的。时任省委副书记杨永良是合肥原市委书记,他在跟钟咏三搭档时,配合很协调,私交也很好,于是钟咏三通过杨永良请省委书记卢荣景参加开工典礼。开发区登场亮相前的准备工作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4月3日上午,开工典礼一切准备就绪。后来王太华还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开发区早一个月不行,晚一个月也不行,指的是经省政府上报国务院申请兴办开发区的报告,早一个月,内陆省会城市可以办一个开发区的政策没出台。

站在十八岗的一处岗坡地上,钟咏三对着一大片麦田和油菜地熟练地推销着他的新合肥的蓝图和工业化的前景,说的全是新颖的构思和超前的规划,卢荣景和杨永良被钟咏三滔滔不绝的豪情感染了。许多年后,经历过麦田里开工典礼的人一说起来依然很兴奋,台上嘉宾200多人,台下的军乐队、锣鼓队、施工队、挖掘机方阵、推土机方阵,还有四面八方围观的农民、市民拥挤在麦田里、油菜地里、田绠上、沟渠边,成千上万,人山人海,200台推土机、挖掘机上挂着红绸子,排成了一里多路的长龙。

杨永良顺势推波助澜:老钟,我不怕你思想解放过头,就怕你思想解放不够。这座新城,就是如今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市建委抽过来的刘自忠被指挥部任命为工程建设处处长、开工典礼会场建设的总负责,他让手下的张义权负责会场和小平房建设,陈和平负责协调村民的劳务,祖朝兴负责推平繁华大道路基。晚一个月,1992年下半年开发过热通货膨胀,国务院开始不批开发区上马。

编 者 按 1993年,一张1:10000的地图,拉开了建设新合肥的序幕。身为人大代表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重要一员的杜平太一个组接一个组地去解释,去接受质询,杜平太说得最多的就是,合肥太小,合肥太穷,不搞工业化,不建新城,没有出路。杨永良对我最了解,钟咏三只是想干工业化,不是想犯错误。磨破嘴,跑断腿,四处游说,苦口婆心,人代会最终通过了新合肥的建设,但开发区实际上是在全市上下质疑、反对声中开工的,所以钟咏三要求杜平太开工典礼一定要隆重。

老城区都没建好,又跑去建新城,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钟咏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开会开得很累,他整夜整夜不能睡觉。

麦田里的春天4.先声夺人,重在开头中国传统京剧里非常讲究亮相,大幕拉开,主角一登场,必须要威风八面、光芒四射,要能镇住台下的观众,戏曲行话叫精彩亮相。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道建设开工典礼已经获得了合法性。

然而,开发区落地协调的困难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问题和矛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为了体现开发区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的决心,开工典礼上请来了台商邱永汉、港商李兆峰,他们坐在主席台上是具有象征意义的。